超级大公司将取代国家?
摘要
超万亿市值公司横空出世,富可敌国的同时,也重新改造世界,可以说21世纪下半叶的轮廓将由超级公司勾勒。届时世界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境界,游戏规则随之而变。
超级大公司的财富惊人
当地时间7月1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谷歌处以43.4亿欧元,约合34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款。原因就是,欧盟认为,谷歌免费向手机制造商提供安卓软件,但要求手机制造商将谷歌搜索、谷歌地图、谷歌浏览器等产品捆绑到自己的产品中,这些做法违反了欧盟相关的法律规定。
其实,谷歌此次违反欧盟有关反垄断法而遭到巨额处罚,与先前微软、高通、苹果等高科技公司在世界各地频频遭受反垄断起诉一脉相承。
毕竟,这些大公司很容易凭借市场支配地位产生垄断行为,如“苹果税”、大数据算法“杀熟”、“二选一”等排他性协议、通过收购兼并直接消灭潜在竞争对手,从而构筑起让社会难以抵挡的垄断势力。
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大公司都保持警惕。然而,即便如此,大公司的势力有增无减。
这从一组数据中就可见一斑。以截至今年1月28日的数据计算,全球市值最高的100家科技巨头总市值达到惊人的69.14万亿元(中国举一国之力14亿人才干出了80万亿元),其中前十大科技巨头总市值高达35.47万亿元,占比51%,离中国的一半也不远了。从TOP10榜单来看,上榜门槛已达1.66万亿元。股价不断创新高的腾讯市值达3.63万亿元,一举超过脸书位列第5,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科技公司,阿里巴巴位列第7。第一名苹果公司,市值55861亿元,谷歌、微软紧随其后。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017年全国第一的广东省GDP为 8.99万亿元,被苹果+谷歌轻松碾压,上海市3.01万亿元,还比不上腾讯。放眼全球,以2017年5月数据为基准,苹果公司市值约等于荷兰2016年GDP、谷歌约等于沙特、微软约等于瑞典、亚马逊相当于波兰、脸书相当于比利时,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则抵得上泰国。
随着市值变动,现在苹果公司市值已仅次于印尼GDP,位列世界第十八大经济体,打败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即使按销售收入算,沃尔玛一年收入4800亿美元、苹果2200亿美元……足以“秒杀”绝大多数国家的GDP。苹果手里的现金及其等价物总额,超过英国与加拿大的外储之和。
哪怕不看市值和收入,就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苹果、微软、谷歌、沃尔玛,随便哪一家的影响力都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如今,越来越多的超级公司横空出世,富可敌国之势愈演愈烈,其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超级大公司生长的三大根基
之所以富可敌国的超级公司层出不穷,原因不外乎:
快速迭代的高科技为企业赋能。
10年前的市值排名前十,如今仅微软、谷歌和苹果幸存,其余七家要么退为二线公司,如惠普等,要么跌落神坛如诺基亚,而今天的前十名,即便不包括苹果,就有六家是互联网高科技公司,不难发现,被甩出前十名的,几乎都是基于PC端或传统互联网的公司,而新秀们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宠儿”,这就是高科技快速迭代同时加速财富积累的结果。
每一次技术革命爆发,召唤财富的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上一轮技术革命,创造出千亿元数量级财富,而这一次,则以万亿元为单位。新科技不仅改变生产方式、带来新商业模式,更颠覆了旧经济的估值体系。
与实体经济相比,高科技企业盈利曲线更为陡峭、成本曲线相对平缓,两者之差形成巨大想象空间,并在资本市场上被极度放大,屡屡推高这些公司的估值。
京东和亚马逊两家公司,过去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都在亏钱,却越亏市值越高,终于2017年双双开始挣钱了,京东2017年前三季度一下子挣了34亿元(2016年亏损了30多亿元),亚马逊前三季度盈利11.77亿美元,贝佐斯也因此来了个首富“一日游”。
如此峰回路转的盈利能力,实体企业只能可望不可及。高科技公司以市场份额与用户规模为估值体系,其盈利增长必然是指数级的,非制造企业算术级增长可比。
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与新经济背景下不断被强化的赢家通吃。
一方面,市场经济特别嫌贫爱富,“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占据行业优势的公司,更容易凭借品牌、规模、成本、垄断地位等取得更大成功,并构筑起强大“经济护城河”,高壁垒“封杀”了几乎所有竞争者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产业越成熟,集中度越高,这是产业规律,而赢家通吃在新经济领域更是通行法则,中外概莫能外。美国的竞争格局一般是双寡头,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等,每个行业竞争到最后就剩下一个老大或者两个老大,各行各业,皆是如此。
中国两大巨无霸腾讯与阿里,常被拿来调侃“既生瑜何生亮”,去年一年市值均翻了一倍,如此高市值,营收还能以约每年60%的速度增长,这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正成为超级大公司的肥田沃土。
正如1900年后欧洲超级公司悉数退场,让位于美国超级公司,缘于美国拥有当时全球规模最大市场的独特禀赋为其新兴行业优秀企业赢得了成长为全球顶尖企业的优先入场券,当下中国也正在享受同样待遇。
以超级公司全球100强为例,美国排第一,占据 53席,中国排第二,有13家上榜(其中两家进入前十),日本有10家排第三。中国虽占比不如美国,但胜在增速最大,过去十年从4家(当时排名都在50名之外)增至13家。中国新经济的成长空间要远超美国,意味着未来越来越多的超级公司将崛起于中国。
以消费互联网领域为例,中国军团几可与美国并驾齐驱,在于中国特色为互联网提供了美国无法比拟的应用场景和适合度。如由于中国线下娱乐比美国匮乏,以致线上娱乐占据了用户大量时间,为大批互联网企业创造了天量流量。
此外,城市与人口的中国特色,也决定了成长空间将远大于美国。美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仅有四座,而中国至少有40座以上,可快速达到人口规模效应,发端于美国的共享经济在中国迅速发扬光大并反哺海外市场,即为明证。
不仅如此,类似电动车等市场,中国不仅内在需求巨大,且人口密度大,建立全国统一的充电桩体系经济账很容易就算得过来,而这撬动的是几十万亿元的市场,不知又将孕育多少万亿级别的超级公司。
此外,由于中国市场高度复杂、高度离散,中国企业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降维打击机会,既能满足高端市场,又能迎合低端市场,向外走、扩张企业版图变得愈发容易。
中国四大智能手机企业,小米勇夺印度市场第一,华为在欧洲备受追捧,非洲市场几乎已成中国低端手机的天下;大疆无人机等海外市场占比更高;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水池足够大,才能容得下蛟龙,中国经济体量不断膨胀,得益于大批超级公司不断涌现,就此而言,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超级大公司就将越来越多地诞生在中国。
超级大公司!
超级大问题?
然而,当超级公司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引发了新问题。
试想一家拥有苹果、谷歌、脸书或亚马逊、阿里、腾讯那样影响力的企业,一旦“被赋予”对某个地区的贸易垄断权,还可收税、签订商贸协议、将罪犯送进监狱,甚至向敌方宣战(当年东印度公司就是这么干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事实上,超级公司的超级影响力正日益带来政治效应,并开始超越国家权力。
首先,超级公司可跨越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配置社会资源,而国家力量更多地被限制在国境之内。
其次,超级公司通过投资、慈善等商业与社会活动,只要愿意,影响力可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重新改造全世界、全社会,这在现有主权体系下国与国之间根本不可能实现。
最后,未来国与国之争将被超级公司之间的竞争与比拼所替代。
21世纪上半叶,会见证中国的伟大复兴,以及一场“无法回避”的老大老二之争,以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同斥为主旋律,强调“本国优先”的再国家化甚嚣尘上,而伴随主旋律的副题,是资源越来越向超级大公司集中,超级大公司无边界的全球化布局将更加嚣张,再全球化早已埋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最终,超级大公司或将接管地球,国与国竞争让位于超级公司间的激烈竞合,从而勾勒出整个21世纪下半叶的轮廓。
届时世界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当今时代习以为常、以国家为利益与竞争单元的游戏规则都将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以超级大公司们取向为导向的、甚至直接由他们制定游戏规则的时代。
这看似有点耸人听闻,但站在用未来引领今天的角度,未雨绸缪便显得格外重要。
收听德培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推荐
美国生病全世界“吃药”——中国怎么办?穷人要“闹事”,富人要“逃跑”——如何稳定人心?(深度长文)新零售就是要直戳内心,释放个性城市有活力,不单要会“抢人”更要会“抓人”中产焦虑不是小事情——谁来化解?表情包虽小,却折射一个大时代(福卡原创,欢迎转载)